当前位置:首页 > 悦读 > 推荐 >

【影片推荐】阿甘正传

 发布时间:2014-02-17     浏览:2052 次     已赞:0

  《阿甘正传》作为一部经典的老电影,不仅因为它获得了无数的奖项,丰富有趣的编剧和剧中众多精彩的瞬间。更是因为它传递出积极善良的正能量,描绘了创伤平复的喜悦以及生活的智慧。

 



       阿甘并不聪明,因为以“从一而终”的精神来对人对事,他有了很多奇遇,做到了很多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成就了令人惊羡的伟业。跑步带给他大学学位,军队里他能力超群、令人注目,战场上他安然无恙,捕虾使他成为百万富翁……无论干什么事情,他都能将所干之事发挥到极致,最终取得极大的成功。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一切都是阿甘无心之所为。相信每个看了这部影片的人都可能会觉得这些事情发生在这个白痴的身上真是不可思议,会认为阿甘很幸运,命运之神总是为他打开绿灯。究竟是什么原因成就了阿甘不一般的人生呢?是因为命中注定他要成功,还是他的弱智状态成就了他的人生,还是因为他拥有一种别人不具备的独特的性格或能力?

 

       阿甘是个单纯、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感情、意志力坚强的人,尽管他被人们认为是白痴、傻瓜、弱智,但是他的确和常人不同。阿甘通常会按照别人的吩咐去做事,他会牢记妈妈的教导,顺从珍妮的嘱咐,服从长官的命令,完成巴布的遗愿……他与周围人的关系各具特色,与他人相处,他总是处于一种顺从的状态,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从一而终,这是阿甘的特点。

 

一、人物角色关系心理分析之一:阿甘和妈妈

 

       妈妈在阿甘心目中的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他牢记妈妈说过的每一句话:“人生就像一盒夹心巧克力,说不准会碰到什么口味的。”“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钱,够用就可以了。”“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把握你的命运,不辜负上帝给予你的一切”……他不喜欢别人说他傻,但是他牢记妈妈的话:“只有做傻事的人才傻。”历时三年多跑步的理由,用阿甘的原话来解释就是:“妈妈说,要想往前走,就得忘记过去。”做每件事情,他总会说,“妈妈说过……”得知母亲生病,他想也没想就从船上跳下去,朝妈妈的方向游去。妈妈是阿甘心中最牢固的依靠。无论何时,妈妈的话,都是他永远的指南针,都是他前进的方向。这与他过早地失去父亲有关,他表现出强烈的恋母情结。这是阿甘唯一执著的事情,铭记妈妈的教导。

 

二、人物角色关系心理分析之二:阿甘和珍妮

 

       珍妮是阿甘唯一的朋友和伙伴,他们是在校车上相遇的。在其他同学都不愿意与阿甘坐在一起的时候,善良、可爱的珍妮向阿甘伸出有情之手,这让阿甘感激不尽,从此他喜欢上了珍妮。

 

       珍妮不想回家,阿甘会陪她坐在树上,直到天黑。阿甘被同学欺负,珍妮会对着他大叫:“快跑!福瑞斯特。”珍妮叫他快跑,带给他很多好运。在一次奔跑中,他挣脱了矫正身形的金属架,从此迷上了跑步,无论去哪儿都是跑着去。有一次,他像风一般跑进大学校园,穿过橄榄球队,引起大家注意,因此上了大学,并成为橄榄球队的主力球员,毕业时也有了参军的机会。后来在越南战场,关键时刻,他想起珍妮的话:“不管发生什么,你只管跑。”这让他轻易地从死神身边跑过,而仅仅让子弹“咬”中了屁股。随后,他因为屁股受伤住进了战地医院,学会了打乒乓球,成为大家瞩目的明星……幸运的事情总会接二连三发生在阿甘身上,好运总是伴随着他。

 

       阿甘喜欢珍妮,他深深地爱着珍妮。珍妮留给阿甘的却是无尽的思念。阿甘不会执著于对珍妮花言巧语的追求,只是从内心深处关心她,爱护她,不愿意让任何人欺负心爱的珍妮,为保护珍妮他曾三次动手打人。在越南前线的时候,他能坚持几乎每天都写信给珍妮,告诉珍妮他在越南发生的事情。

 

       珍妮因病去世,他伤心地哭了,但他还是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他把珍妮葬在他们俩小时候经常玩的那棵大树下面,给珍妮将小阿甘的事情。在阿甘的心理,珍妮从来没有离开过他,永远活在他内心深处。

 

       阿甘和珍妮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各自的命运却截然不同。阿甘有个好母亲,珍妮的父亲却是个堕落不堪的酒鬼。当珍妮握着阿甘的手,恳求他留下来陪她的时候;当她带着阿甘一起藏在庄稼地里躲避父亲追喊的时候;当她乞求上帝将自己变成一只鸟,逃离可恶父亲手掌的时候;当她愤怒地将手中的鞋子扔向那个曾经给自己童年留下痛苦记忆的房子的时候;表现出她极度向往自由,一心逃离现实的愿望,也表现出她过于执著的心态。但现实是无情的,正是珍妮过于执着地逃避现实,使得她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书写了她与阿甘不同的命运。

 

三、人物角色关系心理分析之三:阿甘和巴布

 

      阿甘和巴布的初次见面,也是在车上。相互介绍认识后,巴布就开始谈起他心中的虾,这个极度迷恋虾的人,仿佛和阿甘相识已久,颇为熟悉。两人都是心眼单纯、目标单一的人,有许多心心相通之处,他们的友谊就像阿甘对于珍妮的爱情一样纯洁。

 

      在军队训练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两人太多的正面对话,但是两个好朋友相处得却十分和谐:一个不停地说虾的若干做法,另一个只是不停地埋头完成手头上的工作,默默地聆听,并深深地记在心中,一个就像是另一个的影子一样,没有争吵,只有默契,正如两条平行线。

 

       战场上为了救出巴布,阿甘压根儿就没有想救人是否会有危险,即使丹中尉告诉他战斗机马上要炸平这片地。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救出巴布。当他把巴布从树林里抱出来时,巴布已经奄奄一息,他为朋友的死去感到伤心,但他记着巴布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想回家。”他知道巴布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退伍之后阿甘履行承诺,去巴布家乡做了捕虾船船长,能不能有所成就不得而知,只见阿甘每天一如既往地捕虾、捕虾、再捕虾,直到最终成为百万富翁,阿甘还是那个阿甘,丝毫没有因为拥有财富而变化,依然做着正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将捕虾得到的利润分出大半给巴布的母亲,完成了巴布的心愿。

 

四、人物角色关系心理分析之四:阿甘和丹中尉

 

      阿甘参军了,前往越南战场,他十分清楚自己在这里该干什么,那就是:绝对服从长官的一切命令。这注定了他会在军营里如鱼得水。无论什么任务,阿甘都能出色地完成。丹中尉作为阿甘德长官出现在影片中,他执迷于自己的指挥和荣誉,大声吩咐属下如何适应战场,总是陶醉于英勇杀敌的美梦中。前线遭袭时,丹中尉气急败坏又神气十足地命令大家撤退。接到长官命令的同时,阿甘忽然想到珍妮的话,飞快地逃离了危险战地,为了救巴布,他将其他战友一一救出,其中包括不怕死的、渴望战死沙场的长官丹中尉,尽管他极不情愿让阿甘救出战场。

 

       丹中尉和珍妮一样,一心追求梦想,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生命。他执著于光荣捐躯的梦想,一心想牺牲在战场,他希望自己能够像他的父辈一样,继承家族传统,实现为国捐躯的使命,认定这才是他的命运。但是,他的命运却让阿甘无意的行为改变了。获救后的丹中尉,并不感激阿甘的救命之恩,相反,他对阿甘恨之入骨,但又无法也不能对救了他一命的阿甘做出任何非分举动,从此抱怨命运的不公,仇视一切。无意中碰到成名的阿甘,他越发觉得不可思议,在他看来阿甘的所作所为和成就是荒诞的,是完全不可能的,但的确是事实,阿甘拿到的,正是丹中尉梦寐以求的国会徽章,而他不但没能实现光荣捐躯的梦想,反而失去双腿,成了残废。即使如此,对于阿甘,他依然权威而暴躁,忿忿不平。在和阿甘更多更深的接触后,他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接受现实,后来,做了阿甘捕虾船的大副。

 

       捕虾的最初时期,阿甘和丹中尉总是一无所获,捕不到虾。对此,阿甘似乎无所谓,可是丹中尉却极为暴躁、气愤和失望,命令阿甘去教堂祈祷。这表现出丹中尉对于命运的极度不满和无奈。在与台风的搏斗中,丹中尉再次表现出对死神的无畏和对命运抗争,他仰天长啸,对命运、对自己曾经身心的人生目标表达出不屑与痛恨,将埋在内心深处的不满与痛苦尽情地释放出来,忘记过去,获得解脱,从此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开始新的人生。

 

五、影片的启示

 

      正如影片开头随风飘荡的羽毛,阿甘的人生是顺其自然发展的。

 

      不管是跑步也好,打球也好,捕虾也罢,阿甘都能够自然自在,他不会刻意用心,更不会提心吊胆地做事,也不执著于任何事情的结果,他总是让一切事情任其自然地发生。

 

       珍妮为了让阿甘躲开同学的欺负,要他快跑时,他啥也不想,撒腿就跑,什么时候甩掉同学,他不知道,更不关心。三年多的跑步,阿甘累了睡,饿了吃,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跑步,只是觉得想跑,就开始跑。别人一定要他说出跑步的理由时,他只用妈妈的一句话来回答:“要想往前走,那就得忘掉过去。”捕虾归来,面对空空的虾网,他没有过多的抱怨和失望,而是一如既往地出海捕虾……

 

       阿甘总是在一种无心、无欲、无我的状态中做事。一旦有了目标,认准一件事情,他会一心一意,心无外物,始终如一地坚持做完这件事。他目标单一,不会瞻前顾后,也不会患得患失,他从来都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情,也没有任何担心,一切都顺其自然地发生着,他从不考虑事情的结果,只管去“做”,沉浸在整个事情的过程中。

 

       一切随缘,顺其自然发展,始终保持一颗澄明、纯洁的心灵,这种随心而至、心无外物的心理状态和阿甘独有的、在正常人眼中的“弱智”表现,与东方中国产的境界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这是一种“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圣的心境”,即禅宗所讲的“平常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禅的思想是一个独特的心理治疗领域。禅,是一种对人性痛苦和烦恼予以解脱的智慧,讲究坐禅、公案和开悟等人生哲理方法,核心在于“悟”的获得,要求靠“自立”、“自尊”和“自信”来求得自我解脱。中国禅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高超的生存之道和生活艺术,具有极高的心灵调整和心理治疗价值。

 

        1920年,日本学者森田正马把中国禅的思相遇日本民族的人文意境以及欧美医学结合起来,创立了森田疗法,用于矫治神经症。方法就是无为、回归自然,通过对性格的陶冶,打破并切断个人情绪与环境的恶性循环,使人从世俗的烦嚣中解放出来。

 

       日本的古本伸信创立的内观疗法,也与中国禅宗文化心理有着紧密的脉络关系,成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这一疗法强调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得到他人各种各样的心理援助,强调人应该不断反观自我人生经历,反省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反观自我内心,正确认识自己,产生新的认识,求得解脱。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中日奔忙于高速运转、快节奏的生活,压力是巨大而无形的。许多人为了博得别人的掌声,使劲去讨好别人;为了表现自己的优越感,极力钻营,沽名钓誉;为了维护虚荣,强作体面;为了掩饰无知,不懂装懂……心中杂念越多,越会失去生活的纯真;越想维护体面,越容易迷失自己,失去生活的自由与创造。这种过分的执著,会使人的思维固着于一个角度,无法跳出自己编织的牢笼,最终导致精神崩溃。正像影片中的珍妮和丹中尉,曾经一度徘徊在生命的边缘,生活在极度痛苦之中。

 

       痛苦,是因为人们执著于“自我”,他们不停地追问,“我有什么样的地位?我有什么样的享受?我应该是谁?……”他们过于为利益和期望所累,因此身心疲倦,时间紧张,生活忙碌,太多的追求和失望,常常使人们失去内心的宁静与安详,带来无穷的苦恼和迷惘。贪嗔和虚伪会遮掩人的双眼,蒙蔽人的心灵,使人远离真理。境由心生,无法脱离自我的欲求,是一切痛苦的来源。

 

       在人们执著于追求自己认定目标的同时,“平常心”便伴随着焦虑、困惑、恐慌而消失殆尽,其结果便是心理障碍的产生。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可以用阿甘生活故事中蕴含的禅的智慧,来启示那些因压力巨大而焦虑不安、精神紧张产生心理疾病的人,提醒人们洗去心中的种种虚妄,学习阿甘那种忘我的状态,如实地接纳自己,正视现实,不盲目讨好别人,也不自大狂妄,依照真我去生活。“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当一个人真正做到心无外物时,所有虚妄、贪嗔之心皆会消失。修习禅定,可以让人们在紧张之余,使焦虑情绪得以舒缓、放松和调整,减轻压力和精神负担,领会恬静平坦的生活韵味,体验天人合一的生活情趣,暂时从忙碌喧嚣中解放出来。

 

       阿甘的生活智慧是值得仔细品味的。人,只有积极地区适应现实生活环境,顺其自然,凡事“拿得起、放得下”,无心,无我,无生死,无牵挂,时刻保持平常心,保持这种万事随缘、物我两忘、无争无欲、自强自信的状态,在积极追求人生的同时,顺应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放弃名利,放弃不安,放弃心外的一切,让心灵无牵无挂,宁静如水,澄明清透,才能解脱自我,超越自我,明心见性,回归本心,获取人生三味。


下载地址:【影片推荐】阿甘正传
http://lehedou.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fromuid=4
(出处: http://lehedou.com/bbs/)